▲ 意见稿修改最重要的内容是适度扩大期货公司业务范围,依法适度提高业务准入门槛。其中,期货公司经批准后可以从事做市、融资融券、自营和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自营和衍生品交易业务最受业内关注。
▲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期货公司将迎来 “多轮驱动” 的发展阶段,但机遇与风险并存。在 “扶优限劣” 的原则下,新一轮增资并购或将再度兴起。
近日,《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正式发布。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准入门槛的提高,引发了业内热议。
多位期货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未来期货公司业务将得到有效拓展,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具有积极意义。新业务是有条件进入的,准入门槛的提高将倒逼期货公司提升自身能力。综合来看,随着经营路径的拓宽,期货公司的发展将进入 “多轮驱动” 时代,门槛的提高可以期待增资和并购重组或重新启动。
自营和衍生品交易最受关注。
《意见稿》修改最重要的内容是适度扩大期货公司业务范围,依法适度提高业务准入门槛。其中,期货公司经批准后可以从事做市、融资融券、自营和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自营和衍生品交易业务最受业内关注。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意见稿》的发布对行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主要有4个方面: 1是期货公司未来将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随着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在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重新定义了我国期货公司的发展,意味着发展空间也将得到提升;三是从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角度,重新规划和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和监管;4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重新界定期货分支机构的职能,有利于实现多功能或全方位业务部门的大发展,促进期货公司加强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意见稿》在业务规模、盈利模式等方面为期货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将适度拓宽,反映监管层鼓励期货行业发展,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因业务单一而制约期货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
“新做市商、融资融券、自营业务等重大举措将对期货公司产生很大影响。”许丹良表示,监管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赋予了期货公司更多的金融服务。这是因为,期货公司是连接期货市场、交易所和广大实体企业的中心和中心环节,是连接虚拟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是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关键核心力量。
"充分利用期货母公司的资源优势,在经纪业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增加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动力源,发挥母公司对整个公司发展的牵引和带动作用,这有利于期货业务做大做强。”吴浩军表示,通过扩大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消除原有制度层面的制约因素,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母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增资和并购活动将会活跃
在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大幅拓展的同时,监管部门对期货公司风险防范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意见稿,期货公司申请新业务在适度提高业务准入门槛。例如,对做市业务、衍生品交易、资产管理业务的要求均为最近6个月净资本不低于5亿元,最近1个月分类评级不低于BBB,其中,资产管理业务的准入方式也由备案调整为行政许可。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期货公司将迎来 “多轮驱动” 的发展阶段,但机遇与风险并存。在 “扶优限劣” 的原则下,新一轮增资并购或将再度兴起。
在吴昊军看来,除了业务范围扩大带来的增量效益外,对期货公司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这将给行业带来几个变化: 1是行业竞争加剧,两极分化明显;2是企业回归母公司,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三是业务拓展和整合,风险控制要求提高。
吴浩军说,监管不撒 “胡椒面”,适度提高各项业务的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来说,将无法开展很多业务,只能固守传统的经纪业务。对于行业头部期货公司而言,随着衍生品业务投入的不断加大,将进一步拉大其与中小期货公司的差距,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随着自营期货等新业务的放开,对期货公司全面风控能力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行业的风控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许丹良认为,监管采取 “在增加新业务的同时提高准入门槛”,是对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和合规经营能力高标准要求的体现。
中协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共有150家期货公司,但从整体经营情况看,盈利能力分化较多,行业头部特征明显。最新的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显示,符合BBB以上的公司只有80多家,这也意味着近70家公司没有机会新增业务。